新华网兰州5月16日电 (宋燕、王梓涵)2023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预选赛暨甘肃省第八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已于5月11日圆满收官,新的“十佳科普使者”已经揭晓。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经过连续八年的时间,甘肃科普讲解大赛已经成为全省覆盖范围最大、领域涵盖最广、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的科普讲解比赛。
(相关资料图)
在比赛现场,嘉宾为“甘肃省十佳科普使者”颁奖。新华网发
“科普比赛是公众科学素养、社会科普水平的一次‘检阅’。”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兰州财经大学原校长、高质量发展顾问、博士生导师蔡文浩教授说,科普讲解大赛已成为观察科普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走进青少年的一个窗口。
地域元素愈多元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一起去认识一位冰雪高原上的朋友——雪豹。”
来自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郑超,是一位裕固族选手。比赛当天,她特意穿了一身漂亮的民族服饰,在众多选手中十分抢眼。讲起悉心守护的祁连山“精灵”雪豹,她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在比赛现场,参赛选手郑超讲解《雪域精灵——雪豹》。新华网发
除了祁连山雪豹,参赛选手们还将目光投向敦煌壁画、林家遗址青铜刀、武都万象洞等众多富有甘肃地域特色的内容。
据了解,今年甘肃科普讲解大赛决赛现场的35个讲解主题中,超过六分之一的主题与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科学技术、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反映了科普讲解的甘肃特色。
在比赛现场,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参赛选手吴念讲解《AR与千年文物的对话》。新华网发
与会评委表示,融入丰富的地域元素,能够拉近观众的心理距离,进一步让科普深入人心。而“科普+地方特色”,也是甘肃日常科普的特色之一。
辐射行业愈广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普作为“破圈”利器,也就是打破“隔行如隔山”的隔膜,让公众分享新知识、共享科技红利。
与往年相比,本届甘肃科普讲解大赛参与选手的行业,也更加广泛。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科普行列,科普也日益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从科技工作者到广播电视主持人,从医护人员到消防救援人员……“今年的大赛,不只是人数、规模、受众面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甘肃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巨有谦说,从天文、地理、核能、新材料,到急救、医疗、生活小常识等等,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选手参与进来,展现出科普的覆盖度越来越广。
在他看来,通过科普讲解大赛,挖掘出更多行业的科普人才,扩充了科普讲解队伍。台上的每一个选手,回到本职岗位以后,都是一粒粒传播科学的“种子”。
在颁奖典礼上,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巨有谦致辞。新华网发
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刘家峡消防救援站的刘晋博在本次科普大赛中,凭借《燃烧中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获得一等奖,并与其他9名选手获得“十佳科普使者”称号。
“科普也是消防宣传中的一项,向民众普及科学的消防知识,能提高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他表示,作为一名“科普使者”,今后将结合工作实际,普及科学知识。
在决赛现场,刘晋博讲解科普知识。新华网发
陇原科普正兴时
“甘肃地处欠发达地区,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更需要通过科普讲解大赛这样的赛事来扩大影响,带动公众关注和参与。”巨有谦说,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科技创新。科普大赛的举办对推动甘肃省科普事业发展,培养壮大甘肃省科学传播专业领域人才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决赛现场,获奖选手与嘉宾合影。新华网发
赛事活动,只是甘肃科普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依托科技活动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载体,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甘肃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由2015年的3.95%提高到了2022年的9%。
蔡文浩认为,甘肃作为西北科学技术重镇,科普潜力巨大,当务之急是吸引更多地区、行业的人士参与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的科普力度,并创新科普手段,综合运用实物、模型、动画,以及AR、VR、MR、XR等手段,增强科普的感染力。
在决赛现场,本届比赛评委会主任蔡文浩教授对大赛进行点评。新华网发
对于科普而言,获奖更是获奖者的新起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医生刘馨多年来通过抖音、快手制作视频,科普麻醉小常识,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在这次比赛中获得最佳人气奖。她说,大赛已落幕,但“曲终人不散”,科普永远是进行时。
上一篇 : 大模型要凭证才能开发?至少OpenAI是这么向监管者建议的 全球热点评
下一篇 : 最后一页